010-83227282

直肠癌 离我们并不远

2022-12-26 09:43:26

        结直肠癌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原因能够完全解释结直肠癌的发病,但初步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均有影响,且三者之间存在一些联系。

   英国有研究发现,大量摄入肉类的群体中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受到基因型的强烈影响,某些基因型的人发病风险很高,而另一些则全无风险。同时也有研究报道,当肉类在高温下进行加工时产生的致癌物能够增加结直肠腺瘤的发生机会。 挪威进行的一个重要研究,调查结直肠癌危险和体力活动强度的关系,与坐姿工作的女性相比,体力活动强度超过步行4h/周的人群中结肠癌的发病率降低。

   还有些研究发现酒精消耗和结直肠癌发病成正相关,但还需要进一步阐释;同时,基础研究显示,香烟中的致癌成分可以通过消化道或者血液循环到达结直肠黏膜,发挥作用损伤或者改变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也有不少近十余年的研究均强烈支持将结直肠癌加入到吸烟相关恶性肿瘤的行列中。 这些研究都提示,结直肠癌环境(外因)与遗传易感性(内因)存在交互作用。

   手术:切肛,或保肛

   如果已经到了非手术不可的地步,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直肠和肛门的关系密切到可以用“唇齿相依”来形容,直肠发生癌变时肛门能不能保住,还是需要造化的事情。

   外科医生将直肠癌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直肠癌。简单来说,后二者的癌肿离肛门比较远,切除癌肿时一般不需要破坏肛门;但倘若是低位直肠癌,也就是癌肿长在直肠的下段,离肛门非常近时,做手术时,医生可能就不得不把肛门跟病变直肠一起切除。

   切除了肛门,医生会在病人的左下腹开一个小口(又叫“人工肛门”),让排泄物直接从肚子里流出来,进入人工肛袋——但它们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会随时排出来。时刻挂着一个粪袋,让很多病人在心理上难以承受,甚至断绝了一切社交活动,也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家人。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为了根治直肠癌,保住病人的性命,医生的态度往往趋向于保守,结果造成40%的下段直肠癌病人失去肛门,其中不乏很多“无辜”的患者。近年来,为了让患者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80%的低位直肠癌病例可以选择一种新的保肛手术,即保存肛门括约肌。

   即使病人接受了保肛手术,他们的消化排泄功能还是会收到影响。很多病人会出现腹泻、便频、排便失禁等消化道问题,这种现象,会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而减轻,同时病人需要配合进行肛门功能锻炼,必要时服药控制症状。 目前,直肠癌的治愈率(5年生存率)已从以前的40%~50%,提高到60%~70%,早期直肠癌的治愈率更达到了80%~90%。直肠癌早发现,不仅提高了生存率,也具备极高的保肛率。

   预防:筛查最有效

   膳食纤维能预防结直肠癌的相关机制,是膳食纤维的增加能够增加粪便量和减少肠道停留时间,临床研究发现,特别是来源于蔬菜和水果的纤维成分具有此种作用。 此外,还有文献报道十字花科蔬菜、维生索E、B胡萝h索和硒具有预防结肠肿瘤的效用;关于咖啡与结肠癌的关系,也有一些病例对照研究支持其具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发现饮茶或者直接摄取咖啡因同结肠癌间存在联系。

   尽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食物的多样性已经被公认对预防癌症有很好的作用,但对于结直肠癌,还有个最保险和有效的早发现的方法,就是筛查。 早期结直肠癌经常是无症状的,患者直到晚期才会出现症状,比如排血便、黏液便,排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排便时间的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变细等。

   由于大部分直肠癌都是低位直肠癌,可在直肠指检时触及,所以直肠指检是发现直肠癌的简单而廉价的筛查方法,除此之外,大便潜血试验、内镜检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超声内镜检查都是发现直肠癌的有效手段。根据目前的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病高峰年龄在50岁以上,因此4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每年进行一次直肠癌检查。


Tag: 直肠癌